中華民國養豬合作社聯合社
NEWS
LINKS
18 Jun 2020
 

【口蹄疫除名】臺灣豬肉外銷準備中 農委會:5年內增養100萬頭專供出口

農傳媒 陳儷方 20200617

臺灣已成為真正的口蹄疫非疫區,短期目標鎖定外銷至新加坡、香港,以及澳門,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有信心說:「今年就會有成果」;以國內消費市場的國產豬肉市佔率達9成,若要外銷,勢必增養,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明農委會的初步計畫,清點現有畜牧場空間,足以增養100萬頭肉豬,產值將達100億元,這些增養的100萬頭肉豬,將供外銷專用。

臺灣在1997年口蹄疫爆發之前,毛豬在養量1千2百萬頭,是現在5百多萬頭的2倍,但現在養豬規模已不可能回復到20多年前的水準;根據農委會的規劃,充分利用現有畜牧場的空間後,可增養約100萬頭肉豬,但在增養之前,應優先提高育成率。黃金城說,現在一頭母豬平均一胎可生15.2隻小豬,經飼養調整後,可以增加2隻小豬,養豬產業可節省約10%的成本支出,因此,「臺灣豬肉外銷絕對有競爭力」。

農委會從去年開始積極與新加坡通路商接觸,希望為生鮮臺灣豬肉打開新加坡市場,陳吉仲說,新加坡有意進口臺灣生鮮豬肉,因此本來就要派人來臺灣實地查廠,只是因為COVID-19疫情而無法成行,待邊境解封,即可專案來臺實地查核,加速臺灣豬肉輸銷新加坡的速度。陳吉仲對臺灣豬肉品質很有信心,「我們屠宰肉豬時,有放血,但美加沒有,所以美加豬肉腥味比較明顯,我們對於臺灣豬肉外銷實力,很有信心」,至於首波可以賣掉多少?「年底就會知道了」。

雖然對臺灣豬肉品質有信心,但陳吉仲說:「我們也不想賣大量,環境難以負荷」。畜牧場長期維持鄰避設施的印象,很難改變,且部分縣市政府甚至向中央反應,要求由中央暫停牧場登記,以減輕地方政府背負的民意壓力,黃金城也坦承,「現在要蓋新的養豬場,老百姓不見得會同意」,但觀察現有養豬場,有些量能只用到5、6成,還有空間可增養,或是加蓋畜舍後增養,可以從充分利用現有畜牧場著手。

黃金城評估,可增養的數量大約100萬頭,而且這增養的100萬頭,未來將專門供應外銷,以維持現有國產豬肉對國內消費者的供應能量;增養100萬頭,預估最多可增加100億元產值,但可能需要3、5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目標。同時,臺灣才剛從口蹄疫疫區除名,外銷豬肉的資格也只是剛取得門票而已,還有國對國的談判要進行,完成相關防檢疫談判後,才會外銷出去。

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常務監事林承德說,養豬場若有第二代接手,改進畜舍、改善飼養方式的意願就會比較高,像是改成水簾式負壓的現代豬舍,提升養豬的生產力,成本就會降低,但改善養豬設備必須先投入不少資本,豬農得要有理念,才會有意願。但對於農委會的增養計劃,他持保守看法,一方面要看外銷市場的需求力道如何,一方面則是新建畜舍的成本很高,現行法規對環保的要求比較高,興建設備必須投入高額成本,企業化經營的豬農比較有可能辦得到,林承德說:「養豬業者想的是,這個投資划得來嗎?」

屏科大動物科學與畜產系系主任余祺認為,臺灣豬肉遠離國際貿易已20多年,國際豬肉供需重新洗牌,已無法回到過去,農委會計劃增養100萬頭肉豬供外銷,是合理的數字。不過,豬肉外銷要注意的事項很多,例如目標市場對於疫病的限制,臺灣現在還在施打典型豬瘟疫苗,使得臺灣豬肉現在並非在全球暢通無阻。

同時,豬肉好不好吃,是主觀課題,余祺表示,外銷豬肉要有競爭力,必須迎合市場喜好,外銷時,豬肉的品質及準備必須更多元化,例如歐美消費者偏好油多,要外銷歐美的豬肉就要符合他們的喜好,若把外銷豬肉的重心放在東南亞,建議也要研究他們的喜好及消費型態。





https://agriharvest.tw/archives/40482